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成為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要“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仨?022年,我省堅持把做好“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高效統籌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糧食生產創新高,畜牧生產、果菜產量和鄉村建設上臺階,全省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態勢強勁。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推動農業特優發展

  驚蟄春雷響,農夫閑轉忙。

  3月9日,在臨汾市翼城縣老官莊村智慧農場,一臺臺安裝了北斗系統的智能化農機裝備正在進行農田中耕整地和植保作業。農機手王樂高興地說:“自從我們益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引進智能化農機裝備后,春耕春管作業效率、作業質量更高了,既省時又省力!”

  倉廩實,天下安。我省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2022年全省建成高標準農田近300萬畝,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85萬畝;深入實施種業振興五大行動,穩固種質資源優勢、夯實良種供應基礎、提升品種創新能力,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新品種展示示范基地90個以上。萬榮縣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級區域性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山西長榮農業科技公司入選國家級生豬核心育種場;谷子、西葫蘆、黃花菜、奶綿羊入選國家育種聯合攻關。

  農業生產穩中向好。2022年全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15.43億元,比上年增長5.1%。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總產畝產均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量達到1464.3萬噸,增長3.0%;糧食畝產309.9公斤,增長2.6%。發放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等100余億元,農戶種糧積極性高漲。畜牧業生產平穩增長,蔬菜、水果產量均邁上千萬噸臺階。農產品監測合格率99.5%,為歷史最高水平。

  產業旺,鄉村興。圍繞優布局、延鏈條、促融合、樹品牌,我省堅定實施農業“特”“優”戰略,持續推進三大戰略五大平臺十大集群建設,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2022年我省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完成3712.2億元,同比增長39.7%;緊扣“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依托優勢產區,構建“鏈主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小農戶”主體矩陣,培優晉糧、做強晉肉、叫響晉菜、提升晉果、擦亮晉釀等8條重點產業鏈,鏈產值260億元,帶動農戶50萬戶;打造20類單品全產業鏈,山西生豬入選全國全產業鏈重點鏈,吉縣、清徐入選全國全產業鏈典型縣。全省農業市場主體39.16萬戶,新增19.59萬戶,占全省新增市場主體的20.47%。

  依靠科技改革雙輪驅動 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緊緊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我省農業增添了發展新動能。

  “這臺給料機實現了一人完成菌棒的灌裝、封存,8小時滿負荷便可生產5000棒。這套設備的第一部分自動給料,第二部分自動打包,第三部分自動傳輸,整個過程只需一個人就夠了?!?月10日,在晉中國家農高區大學生創新創業園食用菌種植基地,負責人黃超告訴記者,食用菌給料機的出現不僅能解決用工難、用工貴問題,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目前黃超將這項技術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已接到全國各地近500臺訂單。

  近年來,我省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成創新一批農機農藝融合關鍵技術、高產高效主推技術、生產生態安全技術,切實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智能化農作物管理系統、智能水肥一體化監控系統,通過手機就可以對農作物進行水肥藥管理……2022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1.9%,首次超過全國水平;主推技術到位率96%,主要農作物、畜禽、水產良種覆蓋率達96%、84%、92%;農作物綜合機械化率74.7%。

  3月10日,文水縣南武鄉東莊村田園薯業專業合作社大棚內,一叢叢綠油油的西藍花幼苗煞是喜人,智能化噴灌設備正來回進行澆灌,工人師傅們忙著把弄好的穴盤擺在竹架上,合作社理事長胡宇剛說:“我們這里建設了3000多平方米的大棚,年育西藍花等各種蔬菜苗2000余萬株,為周邊種植戶提供優質種苗,這些年多虧了專家們和他們帶來的技術指導?!?/p>

  當前,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我省成立小麥、玉米、油料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18個專家技術服務隊,組織全省各級1.4萬余名農技人員包縣包村包主體、到村到戶到田頭、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以科技提單產、以服務促增收,幫助農民了解政策、解決技術難題,確保綠色高質高效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經過5年的建設和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在我省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實現了縣縣有示范、區域有標準、片區有品牌,涌現出一批“有機旱作+特色產業”可復制、可推廣的好典型好模式,走出了一條技術集成配套、產業集群發展、生態綠色循環的路子。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上,首批發布的66個“有機旱作·晉品”華麗亮相,“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品牌矩陣加速構建,“山西特色、自然本色”叫響全國。

  近年來,我省扎實推動農村重點改革任務落實落地,開展農村集體“三資”整治整省試點,調整完善不規范合同44.2萬份,清理率99%。壯大提質集體經濟,穩步開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和集體資產監測管理平臺運行。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扎實抓好土地延包,適時申報新一輪國家試點,開展省級試點。全省農村集體資產總額2982億元,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基本實現全覆蓋。強化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財力保障,抓重點、補短板,統籌“五個振興”一起抓,鄉村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實施鄉村建設基層治理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3月6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通報表揚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我省晉城市陽城縣、臨汾市鄉寧縣、晉中市介休市入選。鄉寧縣昌寧鎮龍鼻村村民白明全樂呵呵地說:“這幾年我們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里人都到我們村游玩,看薰衣草、摘櫻桃、摘草莓、摘蘋果,村里人可受益呢?!?/p>

  近年來,我省鄉村建設成效顯著,鄉村治理能力極大提升,鄉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提標擴面,農民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2022年衛生廁所普及率70%以上,垃圾收運體系覆蓋93.4%的自然村;農膜回收率、秸稈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85%、92.4%、79%,均超全國平均水平;在1市10縣開展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試點,4個縣(市)入選國家休閑農業重點縣,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48個;培育“三項活動”;強化鄉村治理試點示范,推廣清單制、積分制、數字化等治理方式,“和美”鄉村理念深入人心。

  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加。多年來,我省始終把增加農民收入當作“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不斷拓展空間、挖掘潛力。目前,實現股金分紅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2297個,累計分紅12.86億元;重點聚焦惠農支農政策落實,共落實農民直接補貼45.46億元。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23元,增長6.6%,快于全國0.3個百分點。同時,重點聚焦高素質農民培訓,推動“培訓持證一體、產業就業融合、增效增收同步”,去年全省培訓5.1萬人、頒證2.8萬人,一批三晉新農人、農創客脫穎而出,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和建設農業強國起步之年,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定不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迎接我們的必將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王秀娟)